讲座回顾|传染病研究所专家讲座系列第二十三期(赵彤言研究员)
来源: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4年5月28日,媒介生物学家、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赵彤言研究员应邀来到深圳湾实验室并带来题为“蚊媒病媒介确定和防控方法”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传染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柳峰主持,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马军、陈新海、汪乾坤、刘建英等研究员现场参与讨论,并与赵彤言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首先,赵彤言研究员就“新发蚊媒病的媒介确定”展开详细的讲解。以登革热、疟疾等蚊媒疾病临床表征作为背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病毒在蚊虫体内的传播过程,揭示了病毒感染后在不同器官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在感染伊蚊后第2天已出现在除中肠以外的唾液腺及卵巢等器官,8天达到峰值,随后递减。这为病毒的早期检测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依据生物学能力及行为、流行病学证据、实验证明这三个评判标准,对不同蚊种是否为多种疾病的媒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蚊种,借助来亨鸡感染模型或叮咬幼鼠等行为,确定三带喙库蚊为西尼罗病毒在中国的潜在媒介,感染率高达87.5%;埃及伊蚊则为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
随后,赵彤言研究员就“病媒生物防治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她结合国家标准体系、病媒综合防治体系、病媒检测体系以及重大科学研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蚊虫综合防治方案。从指导方针到具体的控制方法等多种要素,系统地介绍了如何进行蚊虫控制,并通过举例比较不同的灭蚊项目实例,使得防控策略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本次报告不仅深入探讨了蚊媒病的媒介确定和防控方法,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该综合性的防治体系为防止蚊媒病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对传染病防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