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传染病研究所专家讲座系列第四期(朱永群教授)
在本期精彩讲座中,朱永群老师主要汇总了他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包括重要细菌毒力蛋白作用于宿主的机制、细菌鞭毛马达的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eryo-EM)结构等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朱老师介绍了创伤弧菌致病因子RID破坏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抑制RID可使创伤弧菌致死率降低,从而使宿主拥有更多治疗机会。此外,朱永群老师还介绍了他课题组发现的一个来源于病原菌的特异性地切割线性化泛素链的全新去泛素化酶,及其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重要功能及机制。
随后,朱老师介绍细菌运动器官鞭毛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表明探究鞭毛马达的详细结构、组装机制、以及实现高效扭矩传输进而驱动鞭毛丝高速运转的原理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朱永群老师团队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法敲除相关基因,以排除鞭毛丝对于鞭毛马达纯化的影响,并以相对温和的纯化步骤获得了完整且稳定的鞭毛马达及接头装置复合物样品。朱老师团队解析了来自病原菌沙门氏菌在天然状态下的鞭毛马达-接头装置复合物的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它的总分子量超过6.3 MDa,共175个亚基。朱永群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鞭毛马达的不同组件如联动杆、外膜环、周质环、内膜环、分泌装置、接头装置等,揭示了沙门氏菌鞭毛马达的组装和扭矩传输机制。鞭毛马达通过各结构元件的精妙配合,可将质子泵转化来的机械能毫无损耗地传给鞭毛丝,促进鞭毛丝高速转动,从而让细菌进行高速运动。报告结束后,现场与线上的与会者积极提问,就朱永群老师团队研究发现的细菌致病机制及鞭毛马达结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报告人简介:
朱永群,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长聘教授、资深研究员、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细菌与宿主互作机制,发现了病原菌致病因子的多个全新机制,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Cell、Molecular Cell、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PNAS 等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获得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资助和荣誉,担任浙江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Fundamental Research、《科学通报》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