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传染病研究所专家讲座系列第十四期(罗敏华教授)

来源: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7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科院精测院脑疾病与脑损伤影像学科组长罗敏华教授受邀参加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系列讲座,作学术报告“工具病毒和可视化感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报告由传染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刘洋主持,程功教授做了会前致辞。传染病研究所郑敏、陈新海、何桂卫、柳峰、刘建英等研究员到现场参会并参与了交流讨论,线上线下共50余人参加。

在本期精彩讲座中,罗敏华教授系统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嗜神经疱疹病毒(CMV, HSV,VZV)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罗教授介绍了研究嗜神经疱疹病毒的重要科学意义,嗜神经疱疹病毒具有先天性感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50岁以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以及肿瘤病人具有致命风险。其次,罗教授以HSV-1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HSV-1的临床感染特征:HSV-1潜伏于大脑的三叉神经节,在人免疫低下的情况下,在人的眼部、嘴巴、牙龈等处易发生再次感染。针对HSV-1的临床特征,对症下药,可以避免潜在的HSV-1感染诱发的致命风险。罗教授还系统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构建系列工具病毒和可视化病毒感染模型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HSV-1的病毒亚型H129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其成为研究顺向跨突触神经环路的良好工具病毒,为脑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可视化方案;同时罗教授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HSV-1病毒具有容纳较大外源基因片段的能力,研发大容量病毒载体和溶瘤病毒,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和成药性。最后,罗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HCMV病毒对小鼠脑部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病毒致神经损伤机制和干预策略,解析神经环路联结和功能。

罗教授的精彩报告引起在场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与会人员积极提问,踊跃发言。会后,罗教授勉励刚刚回国的青年科学家,为他们在课题撰写、申报以及凝练科学问题等方面提供指导,并期待传染病研究所的青年研究员取得优异成绩。

合影留念.jpg

报告人简介:

罗敏华照片.jpg

罗敏华,医学博士,学科组长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分别于1988、1995、1999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在哈佛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2008年任爱达荷大学助理教授,2009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22年兼职中科院精测院脑疾病与脑损伤影像学科组长。专注于嗜神经疱疹病毒(CMV, HSV,VZV)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构建系列工具病毒和可视化病毒感染模型体系;揭示病毒致神经损伤机制和干预策略;研发顺向跨突触神经环路示踪工具,解析神经环路联结和功能;研发大容量病毒载体和溶瘤病毒,服务于基因治疗。获得多项中国和美国专利,并实现产业化。发表论文8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Nat Neurosci, Nat Comms, Mol Neruodeger, PLoS Pathog, J Virol等。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奖;教学方面主持的《病毒病与监控》课程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课程奖,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获得国家基金委的重点和重大项目等,科技部 "973" ,美国NIH脑计划重点项目,国药集团疫苗研发项目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