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传染病研究所专家讲座系列(戈宝学教授)
近日,同济大学戈宝学教授应邀到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带来题为“结核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转化应用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分享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关于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互作的研究成果。报告由传染病所陈美欣研究员主持,汪乾坤、何桂卫、郑敏、刘洋、马军、陈新海、武林等研究员到现场参会讨论并与戈宝学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线下共有五十余人参加,讲座内容丰富,系统解析了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结核杆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通过互动问答环节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
戈宝学教授首先全面回顾了全球结核病的流行现状,重点讲述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机制。他指出,结核杆菌不仅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还能通过特殊机制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得结核病的治疗变得极具挑战性。
在讲座的核心部分,戈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几项突破性的发现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戈宝学教授团队在这一研究中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缺氧环境下会产生D-丝氨酸。D-丝氨酸通过干扰CD8+ T细胞的活性,削弱了宿主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这一代谢途径能够显著降低宿主的免疫效率,使得细菌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和繁殖。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逸机制,还为开发抑制D-丝氨酸生成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Nature Microbiology, 2024)。戈宝学教授团队还发现,宿主细胞通过泛素化机制能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重要蛋白Rv0222,进而削弱细菌的免疫逃逸能力。这一机制是宿主在面对细菌感染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能够通过特异性修饰细菌蛋白质来增强免疫反应。该研究为开发靶向结核杆菌蛋白的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对进一步理解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Nature, 2020)。
在问答环节中,师生们围绕结核杆菌的免疫逃逸机制、潜在药物靶点等问题与戈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戈宝学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详实,启发了在场师生对结核病研究的深入思考,并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兴趣。
报告人简介: